俄乌战争打到第三个月,美国前期为这场战争准备了多个“剧本”基本上都被“打烂了”。更令美国尴尬的是,现在重新写出的“剧本”,基本上追不上变化。
更令美国“头疼”的是,欧盟和北约各国也开始“学聪明”了。欧盟把对乌克兰的支持,换作了对俄罗斯的各种“制裁”。在商讨“制裁”的过程中,往往雷声大雨点小,闹腾得没完没了。而乌克兰那边,正等着欧美“送米下锅”呢。
眼见欧盟忙着开会,忙着商讨制裁俄罗斯这样的“正经事”,美国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自己先顶上,噼里啪啦地敲着计算器,一边给乌克兰援助,一边算计着如何让乌克兰偿还更多。
就像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向乌克兰援助亿美元拨款,但这里边全是美国算计乌克兰的“猫儿腻”。
对此,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维亚切斯拉夫·沃洛金在推特上,就直言不讳地揭穿了美国到底将乌克兰“坑”得有多惨。
亿美元拨款,35%是用来资助美国本土军队,美名其曰“随时准备出场”,这得需要“动员费”。另外的45.2%是用于“其他国家”,干什么用呢?通过贷款、补贴等方式,让他们从美国这里采购武器、物资,再援助给乌克兰。
但这笔钱谁还呢?
答案自然是乌克兰偿还。
由乌克兰偿还给这些国家,再由这些国家偿还给美国。为什么要兜兜转转,搞得这么麻烦、复杂呢?因为美国也担心乌克兰一时间还不起钱,所以借助这番“兜兜转转”,把“借债”人变成了“其他国家”,让其他国家把钱还给美国,至于“其他国家”和乌克兰之间如何结算这笔债务,那就和美国没关系了。
如此一来,风险也就分摊出去了。但是,这笔债最终还是落到了乌克兰身上。
不得不佩服,不愧是玩金融出身的美国,当真是往死里算计乌克兰,以及美国的那些“傻白甜”盟友们。
最后,能落到乌克兰手里的钱有多少呢?不到15%。
更可悲地是,哪怕是这15%的援助,也被美国“再扒一层”,以高出市场的价格,将武器装备和能源卖给乌克兰。其中,又尤以清理库存为首选。
至此,乌克兰莫名其妙地背负了全部亿美元债务。你以为,美国这就满足了吗?答案是,远远没有满足。
6月1日,白宫一名高级官员再次表示,美国准备向乌克兰提供新一批价值7亿美元的援助,其中就包括乌克兰心心念念的“海马斯”(HIMARS)多管火箭炮。
除此之外,竟然还有一批“标枪”导弹在援助名单上。另外,像是反步兵雷达、防空雷达、反坦克武器、直升机、战术汽车等,都在援助名单之上。
也许,有朋友看到这里,不禁心生困惑,问老莫:“老莫啊,这么多钱的援助,乌克兰还得起吗?要知道在这亿美元之前,欧洲和美国已经给乌克兰援助过价值上百亿的武器、物资了。真要算下来,这场俄乌战争打完,乌克兰怕是要背负数百亿,乃至是上千亿美元的债务,恐怕就是把乌克兰卖了,都未必还得起这么多钱吧?”
老莫还特意查了一下,年乌克兰GDP为亿美元,还比不上我国的一个吉林省的GDP规模。更何况,乌克兰GDP的“大头”,都进了欧美资本的腰包。
当下乌克兰的国有资产,基本上都被欧美资本掌控了。换句话说,乌克兰这个国家的财富,已经被欧美各国给“瓜分干净”,如今被掏得只剩下个“空壳”。
试问,数百亿,乃至上千亿美元,乌克兰拿什么去还?
欧美也好,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罢,他们都清楚,乌克兰还不起。不过乌克兰还可以卖资源、卖“关税”、卖掉一切可以卖的东西,最终欧美这笔“投资”不会赔钱。
但是,现在的情况发生了“突变”,俄罗斯从“第二阶段特别行动”开始,直接掀翻桌子了。俄罗斯的态度很明显:“老子不陪你们过家家了,从现在开始,咱们真刀真枪地打一仗。”
什么意思呢?
俄罗斯第一阶段“特别军事行动”的战略目的,是逼迫乌克兰“认怂”,只要承诺不加入北约,并且在乌东问题上,适当服软,默许乌东独立。俄罗斯不介意给基辅和泽连斯基留点面子,大家一起“和稀泥”,把这件事给蒙混过关就可以了。
但是,泽连斯基一次次“戏耍”俄罗斯,甚至不惜炮制出“布恰闹剧”,给俄罗斯“泼脏水”。俄罗斯算是看明白了,无论俄罗斯下不下狠手,俄乌冲突以及背后所代表的西方世界与俄罗斯之间的冲突,是不可能因为俄罗斯的“放水”,而体面地收场的。
所以,从第二阶段“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俄罗斯的战略其实发生了一个重大转变。那就是,俄罗斯要“肢解”乌克兰,将顿巴斯地区彻底纳入到俄掌控区,建立所谓的“战略缓冲地带”。
至于“吞下”顿巴斯之后,到底要不要继续扩张,恐怕还要看战场形势和国际局势,再进一步做考虑。
于是,整个西方世界看到了令他们感到非常不安的一幕,刚刚被纳入到俄控区的乌克兰赫尔松州,不只推动卢布在全州的流通,同时还放出风声,准备举行全民公投,向克里米亚学习,全州直接并入俄罗斯。
当赫尔松州开启了“入俄”先例后,恐怕接下来但凡被俄掌控的顿巴斯地区各州,都会争相恐后地准备公投事项,加入俄罗斯。这一刻,俄罗斯不就是在“肢解”乌克兰吗?
这又会引出一个问题,一旦乌克兰被“肢解”,残留下来的部分,还能支撑起乌克兰偿还庞大的战争债务吗?
尤其随着亚速钢铁厂被俄军拿下,马里乌波尔彻底纳入到了俄军的掌控中。而当马里乌波尔被俄军揣入裤兜,又意味着黑海到亚速海的重要战略港口,也被俄军掌控。
这一刻,乌克兰不只是输掉了马里乌波尔和亚速海港口,更输掉了未来的海运贸易。只要俄罗斯不把亚速海港口归还乌克兰,那么乌克兰本身的价值和债务偿还能力,都将大打折扣。
最明显的是,欧洲各国开始“缩减”对乌克兰的援助了,更加奇葩的是,眼见“行情”不对,波兰直接向欧盟公然“讨薪”。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6月1日报道称,波兰总理马特乌什莫拉维茨基,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特别峰会”上,波兰与欧盟达成了共识。波兰支持欧盟对俄罗斯实施石油制裁,但欧盟也同意了给波兰“报销”援助乌克兰的武器装备款项。
按照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给出的说法,像是数百辆坦克、自行榴弹炮、迫击炮、弹药、无人机等,林林总总加在一起,可是一笔不小的“援助款”。再加上乌克兰局势有些“不妙”,波兰这才急着迫使欧盟,帮助波兰“解套”,将前期投资及时报销、变现。
看到波兰这波神操作,老莫想说的是,如今的俄乌战争,俄罗斯占优势,只是西方掌控的“舆论声音”嗓门太大,俄罗斯喊不过他们,才显得俄罗斯很被动。
如今,俄罗斯在干什么呢?
答案是,确保将顿巴斯地区收入囊中。
最近一段时间,俄罗斯正在北顿涅茨克展开“巷战”,一旦这里完成“清剿工作”,意味着俄罗斯彻底掌控了顿巴斯地区。
5月31日,乌克兰卢甘斯克地区军事行政长官谢尔盖·盖代表示,北顿涅茨克市区70%的区域已经被俄军掌控,并强调乌军的处境极为艰难,或将在数天后彻底失守。这一点,似乎在俄方那里也得到了证实。
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主席安德烈卡尔塔波洛夫直言不讳地表示,俄军将在近期完成全部“清剿工作”。
至于接下来俄乌是否要展开会谈,卡尔塔波洛夫一语双关地表示,基辅能成熟应对谈判之时就是俄罗斯对乌克兰特别行动结束之日。
潜台词就是,当俄军拿下顿巴斯地区之后,并不会结束“特别军事行动”,而是会选择继续打下去,占领更多的区域,直到基辅以及背后的西方“金主们”向俄罗斯表达出足够诚意,证明他们想和谈了。
否则的话,这场战争会一直打下去。更直白地讲,就是这场俄乌战争会拖下去,将天然气价格、石油价格、粮食价格等大宗商品价格,打上天,打出一个天价,让西方世界感受一下“生活艰难的滋味”。
其实,现在的欧洲已经开始“吃味了”,尤其是粮食问题,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节骨眼。再不解决,欧洲人都快吃不起意面、面包了。
德、法等欧洲国家,正在集中力量忙一件大事,那就是要想尽办法,将乌克兰万吨“储备粮”运抵欧洲,缓解欧洲的粮食危机。但问题是,海路已经被俄军掌控。想要将粮食运抵欧洲,需要普京点头才行。
然而,凭借最近一段时间欧盟的“作妖”表现,普京肯定不会点头。
于是,联合国开始出来“拉偏架”。
5月30日,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丽贝·卡·格林斯潘女士到访莫斯科,与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别洛乌索夫举行会谈,商量着让俄罗斯谷物和化肥进入全球市场,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6月1日,刚刚结束与瑞典首相安德森会谈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态,联合国的两个小组,正在致力于让乌克兰粮食通过黑海出口,让俄罗斯化肥重归国际市场。
但是,老莫想说的是,今年全球粮食没有减产,反而增产了。根据粮农组织给出的预测,虽然俄乌战争会导致粮食收获面积缩减20%,但全球小麦却增产了,达到了7.82亿吨。至于大米、玉米等谷物、杂豆、块茎类粗粮产量,也实现了增长。
但为何全球面临粮食紧缺呢?
因为世界四大粮商,正在配合美国制造“粮食紧张”。一方面,手握粮食的美国,可以将粮食当作“武器”,展开“粮食外交”。另一方面,美国也在借助抬高粮食价格,继续稀释美元超发带来的通胀。
总之一句话,美国只要“不作妖”,全球粮食足够吃的。
但如今的情况是,粮食成为了一场“战争”,但这场战争是美国最先“动手了”。可问题是,联合国似乎“紧盯”俄罗斯不放,却对美国以及华尔街“恶狼们”操纵粮价置若罔闻。
这一幕,又让老莫我想起了乌克兰生化实验室的事情。联合国不仅不打算深究,甚至还以防范病毒泄露为名,要求俄罗斯把病毒“证据”清理掉。不得不说,现在的联合国,似乎习惯了“拉偏架”。
就在关键时刻,俄罗斯迎来了“强援”。
5月31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俄外长拉夫罗夫与伊斯兰合作组织(简称“伊合组织”)秘书长侯赛因易卜拉欣塔哈举行会谈。撇开那些冠冕堂皇的声明,这次会谈的成果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成果,俄罗斯与伊合组织确立了双方建设性合作稳步发展的同时,也有意扩大双方在各领域的伙伴关系。
简单地说,就是伊合组织在美俄这场博弈中,站在了俄罗斯这一边,并且还要加深与俄罗斯的紧密关系。
第二个成果,伊合组织或将考虑给予俄罗斯“观察员国地位”。
可不要小看这条不起眼的信息,这背后代表着伊合组织这是打算把俄罗斯“吸纳”进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背后,其实是为了加强伊合组织的“军事力量”。对抗的对象不用猜都知道,那就是美国。
第三个成果,伊斯兰合作组织成员国遍及中东、中亚、西非、北非和印度次大陆,其在能源、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力,绝对不可小视。获得伊合组织支持的俄罗斯,将在全球大宗商品与能源出口上,如虎添翼。
果不其然,就在欧盟宣布对俄罗斯石油启动制裁后,欧佩克表示会在7月份启动增加石油开采量的计划。但是,这里边有三个“猫儿腻”。
首先,欧佩克并没有承诺增加石油出口量。这意味着,欧盟能从市场上买到的石油更少了,这注定推高石油价格,让欧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地乖乖购买“天价石油”。
其次,欧佩克承诺在7月份,增加石油开采量,而不是石油出口量。更何况,开采也需要时间,所以短期内全球市场石油供需其实会出现紧张。这下子,欧盟也好,美国也罢,油价将再度攀高,而拜登的民调支持率或将跌破特朗普保持的“最低记录”,成为美国总统民调支持率无法超越的下限。
最后,欧佩克能顶住欧美压力,就是不吐口增加出口量,除了赚钱之外,更多的是为了力挺俄罗斯。让俄罗斯手中的筹码,更有力也更值钱。
毫不夸张地讲,在得到了伊斯兰合作组织的支持后,俄罗斯对这场战争的底气更足了。何况除了伊斯兰合作组织之外,还有中国在默默支持俄罗斯,以及中国主导的上合组织、亚投行都将成为支持全球化、不会排挤俄罗斯的重要力量。
这一刻,俄罗斯笑了。这场战争,俄罗斯有底气拖下去。只是不知道寒冬将至之际,欧洲还剩下几分的勇气,与俄罗斯继续“硬杠到底”。
老莫最后的点评是:欧洲当真是“嘴给身子惹祸,不是嘴太欠,而是眼神不好,脑子还不灵光。想不通,更看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