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雅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骆电子观点分享零组件回补库存,科创 [复制链接]

1#

小狮子旺财

题图来源

Pixabay

时序刚刚挥别了6月份,上半年也结束了,公募基金们刚又完成了一次绩效排名。目前时序迈入7月份、正式跨入3Q20,短期内要留意的是07/22(三)科创板首批解禁,一般预料股东们会抛售出来,一旦引发较为剧烈的下跌之后,届时反而是比较好的买点(这段期间科技ETF大量发行,其实也有背后的道理)。

之前我们说过,庚子年真的是诡谲多变的一年,目前电子制造业对下半年的看法介于保守和乐观之间,基本上已经不太悲观,但「能见度不高」也是普遍的共识,所以我们要分别从中短期、中长期两方面来看(本周前言的部分,也新增了几段话,专门讲述复合材料趋势,请各位耐心阅读)。

①中短期

短期内确实也激起了一些浪花。从5~6月起,欧美一些国家开始解封,6~7月东南亚主要国家也陆续开放,意味着部分国际航运可能因此逐渐复航,电子零组件可望回补库存、集中下单。

说到底,不论是因为各国疫情解封、促使零组件回补库存,或者华为体系受美国长臂管辖权影响而积极扫货,所呈现出来的现象都是大量回补库存。然而,近期订单看似无虞的背后,大概也只有苹果体系中长期是比较确定的,毕竟多数的“回补”只是中短期现象,一旦补完了也就结束了。

而关于华为相关的议题,也是最近投资人比较关心的方向。

日前,美国商务部决定修改禁令,允许美商公司与华为合作、共同制定5G标准,不须申请出口许可证。很多国人解读为美国认怂了、要用华为5G设备了,其实不然(我们在05/10的周报就已经提到过)。

回顾年,美国商务部把华为打入黑名单后,美国一些科技公司的工程师就不再参加与华为的合作、共同发展5G标准,因为不确定哪些技术和信息是可以跟华为分享,结果反而使美国陷入某种竞争劣势,也就是说,美国工程师在标准制定会议上缺席,反而让华为取得了更大的发言权。而这次美国修改禁令,就是要来解决这个问题,争取更多的主控权,这并不能说明美国一定会采用华为5G设备。

同样也是在日前,市场也传出华为正在跟三星洽谈海思芯片代工事宜,华为愿意让出部分手机市占率给三星以做为交易条件之一。先不论此事真伪,单就逻辑来看,家大业大的三星集团大可不必冒着得罪美国的风险去帮华为海思代工,只为了取得部分华为手机的市占率;三星完全可以坐等华为手机自己丢失海外市场,然后直接收割即可(家大业大的三星,又不是只靠晶圆代工业务来生存的)。

由于台积电将来无法继续帮华为海思代工,所以4Q20释放出来的7nm高端产能,马上就被苹果、高通、AMD、联发科等四大厂商预定一空(5nm几乎由苹果全包,7nm则由四大家囊括),因此台积电产能一直是满载的(四大家对应苹果iPhone,以及非华为的安卓阵营,比如三星、小米;而AMD则可联想到高速服务器,概念股则如通富微电)。

我们也说了很多次,近一年来台积电对“整体”电子产业而言,已经不像以往那样具备“全方位”的指标意义,但国内依然有不少人看到台积电产能满载,就认为“整体”电子产业会跟着不错,直观地认为“风险已充分释放”,正是“全面布局电子”的好时机。而且,不少人很喜欢用数据来推断电子行情趋势,但我们要说的是,往往等你看到数字的时候,都已经是落后指标了。

而自从台积电拟赴美设厂之后,国内不乏一些战狼式的弯道超车主旋律,但其实我们手上的筹码可能不太多。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华为海思无论找别家代工,或者华为改采外购方式取得芯片,其实通通绕不开美国的长臂管辖权。中芯国际(港股)在科创版招股书里也提到,“在获得美国商务部行*许可之前,可能无法用于为若干客户的产品进行生产制造”,其实这已经明显暗示了,中芯国际(港股)可能无法帮华为海思代工。

现阶段华为海思抓紧时间、抢在美国实施新规之前(包括90天宽限期、天限缩令过渡期),紧急向台积电追加7亿美元订单(包括5nm及7nm等先进制程),但台积电向来不针对单一客户揭露过多細節、真伪难以验证,不过至少台积电05/15之前已接华为海思订单仍将如期运作,並在9月中旬前陆续交付(台积电未来无法继续帮华为海思代工,所以4Q20高端产能已经被苹果、高通、AMD、联发科预定一空)。

如果讲得再乐观一点,华为海思也许还能保障3Q20的排程,所以引发华为体系近期全面回补库存、积极扫货的“想像空间”,但之后的方向就显得比较浑沌不明。

到这边为止,讲的都是围绕在短期现象,我们再做个总结:从5~6月、6~7月起,不论是因为各国疫情解封、促使零组件回补库存,或者华为体系受美国长臂管辖权影响而积极扫货,所呈现出来的现象都是大量回补库存,一旦回补完了也就结束了。

②中长期

从中长期来看,MiniLED、苹果概念、三星概念、复合材料(可成出售大陆资产、摆脱过时产能,朝向复合材料)、工业PCB(5G基站/服务器/高速运算),都持续向上,不会因为疫情干扰或中美冲突而有所减缓,甚至还会逆势上扬。

日前,台系LED大厂晶电,与台系面板大厂友达旗下的隆达,共同宣布将成立控股公司,未来晶电和隆达两家公司将同步从台股退市、参照日月光投控的作法,改由新设控股公司上市(拟于10/20于台北股市上市)。现阶段,适逢MiniLED正处于即将腾飞之际,两肇双方的结盟,意味着晶电的晶粒供应隆达,再由隆达发展MiniLED,也借此扩大晶电的市场,同时隆达的母公司友达也将因此拉近与苹果的关系。

以友达的实力,这次透过隆达与晶电的联姻,再加上友达本身合作伙伴錼创的MicroLED技术资源,未来将形成新世代显示器技术的一股新势力。而我们很早已前就提到过,苹果在台湾竹科龙潭厂区盖了新厂,锁定MiniLED与MicroLED两大技术,也找了晶电和友达来共同合作,未来将供应iPad、MacBook甚至iPhone等使用,这一系列的动作,都已显示苹果重点朝向MiniLED和将来的MicroLED方向布局了。

那么各位,要不要也开始准备投资MiniLED相关议题了呢?然后,要不要也顺便自行补脑一下,台系的晶电与友达结盟,对应到国内A股,是不是也有某些LED与面板企业会互相结盟呢?各位猜到了吗?

上个月,我们组织了台系LED大厂晶电的电话会议,而且我们从5月中上旬起就开始强调MiniLED转折点,而苹果在台湾盖了新厂,也找了晶电和友达合作,未来要将Mini/MicroLED应用在iPad、MacBook甚至iPhone等产品。苹果在MiniLED这方面的趋势已经出来了,预料安卓阵营迟早也会跟进,因此三安光电未来的故事性就越来越漂亮了,同时,与晶电关系极佳的利亚德未来也值得重视(我们组织了多场MiniLED上市公司电话会议,包括台股晶电,以及A股的瑞丰光电、兆驰股份、聚飞光电、利亚德,可向对口销售索取纪要)。

除了上述MiniLED这类比较长期的趋势外,苹果产业链也是一个明确度非常高的概念。

苹果新款头戴式耳机AirPodsStudio,就委由立讯精密与歌尔股份在越南组装,成为苹果第一款全数由大陆企业代工的新产品,此为历年来首见之举,这个动作背后有其象征意义。

首先,苹果一改过去以「台厂为主、陆厂为辅」的产业生态,这次完全是以陆厂为主(推测也是TimCook担心中美冲突下,为了防止苹果受损的护身符);其次,这次新品生产基地直接放在越南,而不像以往先放在大陆或台湾生产,等相对成熟之后才转到其他国家/地区,这也显示苹果加速把产能从中国大陆移出的趋势(两手准备,一边扶持内资企业,一边加速撤离中国)。

从很多地方,其实都可以窥出苹果两手准备、规避风险的作法,而确实苹果供应链也是中长期比较确定的领域。

之前我们说,苹果原定9月份发布的iPhone12新机势必推迟,不过最新的说法是,供应链上中下游日夜加班、全力以赴,抢在9月如期发布iPhone12也许还是赶得上。只不过,之前我们一度提及的,说京东方A打入苹果6.1寸iPhone12新机,但后续产业界又传出,京东方A没能通过品质测试,这次应该来不及供应iPhone12了。

光是iPhone受惠的国内企业,主要包括:SiP/AiP封装及模组长电科技、环旭电子、立讯精密,电声器件及TWS相关的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瑞声科技(港股),FPC软板的东山精密、鹏鼎控股,天线和射频器件的信维通信,功能性器件和光电胶的领益智造和安洁科技,Out-Cell外挂式触摸屏和摄像头的欧菲光,表面玻璃CoverLens的蓝思科技,屏幕流海切割的大族激光,电池的德赛电池和欣旺达,不锈钢金属中框科森科技,HDI手机板及SLP类载板的超声电子……等。

既然讲了苹果,就顺便说一下安卓。

2Q20这段期间在全球范围内,诸多消费者囊中羞涩、坐吃山空,在荷包普遍紧缩的情况下,正常多数理智消费者,就算他本来想在这段期间购买安卓5G新机,但因为可支配所得减少了,这股安卓消费潮已经往后递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往后就越接近苹果iPhone12发布时点,这股隐性的安卓消费潮,预料也会先等iPhone12发布之后,再来决定究竟要买安卓或者苹果。

换句话说,到了4Q20之际,不论是苹果或者安卓,预料都会一股还算不错的换机潮(幸运的话,明年1Q21也许会出现淡季不淡的现象,如果趋势成真,那么今年底说不定会有跨年行情),尤其之前手机普遍砍单的利空,到了现在也都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而另一个思考的方向,则是华为概念如果真的不行了,那么在安卓阵营里头,预料三星会是最积极的,再来是国产的Oppo、Vivo、小米(三星完全可以坐等华为丢失海外市场,然后直接收割,届时三星概念股如智动力等,预料还会卷土重来)。

这里也顺便列举几个三星概念股,包括:智动力、卓胜微、闻泰科技、联创电子、长盈精密、硕贝德、信维通信、欧菲光、福蓉科技、中穎電子……等。

③正在进行式

除了上述的短期、中长期之外,还有一个正在进行式的投资/投机概念:「产业出走vs顺势承接」,以及“母以子贵”概念。

可以预见的是,中美之间仍会衍生出更多的矛盾冲突,而素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大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产业上中下游也开始出现破损。

比如鸿海富士康出走的过程中,谁最有机会承接它出走之后部分的国内市场?我们从许多方面来研判,A股的立讯精密看起来是比较有可能,因为立讯精密发展的路径跟鸿海富士康过去走过的路很像,都是从单一零件、模组部件、整机组装……通通都有,现在立讯精密已经开始组装AirPods等TWS耳机,预料迟早也会涉入iPhone等手机业务,未来仍会是很大的白马股。

而台系金属机壳大厂可成,如果真的想出售大陆资产(包括苏州厂、泰州厂及宿迁厂),那么有哪些A股公司可能分别会去收购?可成的这些带有工厂认证及产品认证的资产,也都是国内企业可以承接的项目(但即便成功收购,也不一定保证订单及利润,也许比较偏向题材)。我们可以从立讯精密、领益智造、蓝思科技、胜利精密、春兴精工,甚至瑞声科技(港股)……等公司的立场去加以研判收购可成资产的可能性(以过往的经验来看,尤其是苹果体系,越是低调的企业越有可能成功;越是叫得响亮的,最终往往都只是蹭了热度)。

不过这个过程中,还是要注意一件事,某些市场已经有预期收购可成大陆厂的A股公司,一旦公告收购成功,也就是力多出尽之际,预料股价将随之下跌;如果收购失败、不如预期,股价一样会跟着下跌。

这里要顺便提一下复合材料机壳。很早以前我们就说过,陶瓷机壳不会是未来5G的方向,复合材料才是!当时得罪很多人,但我们说的是事实。关于复合材料在5G领域的新增应用,我们最近一次是从去年10~11月又开始重提,当时重点推荐的是三星概念股的智动力。而上周,来自台湾地区的产业信息也开始提及:可成即将开拓5G散热商机、朝复合材料发展!

『有别于散热模组产业,从散热管或均热板的设计着手,然材质仍以铜为主,可成指出,以机壳产业角度来看,有两个散热方式,一为机壳材料本身的散热能力,二为要加入散热纤维或散热薄膜,两者都不是以铜为主,而是复合材料。散热模组都以铜为主,主因铜的导热系数最佳,达到,而现行金属机壳都以铝为主,该材料的导热系数为,然而铜材质较软,无法担负产品外壳必须有一定强固程度的需求,石墨烯的导热系数最高且强固,然而该材质产生不易、不具量产机会。可成指出,已经组了散热团队与客户共同开发,该产品材质为复合材料,造型弹性,类似薄膜,面积可大可小,终端产品不限体积,甚至可以小到贴在芯片上面,目前主要是从熟悉的NB产品开始,未来包括智能手机或穿戴式装置都可采用。』

大陆这边还在炒作A股公司收购可成大陆资产的故事,但是我们从很多迹象来研判,可成要出售大陆资产,也许是想摆脱即将过时的金属机壳,然后朝复合材料方向发展(各位,可成是和许人也?可成现阶段要发展复合材料,难道不是苹果的意思吗?就像苹果找了晶电跟友达去发展Mini/MicroLED一样,未来的趋势已经可以看出端倪来了)。因此现阶段,我们更应该重新了解一下三星供应链的智动力、苹果供应链的领益智造,看看这些公司在复合材料方面的进展和态度。

再来,我们说一下“母以子贵”概念,讲白话一点,就是国内母公司以海外子公司为贵。

有些A股上市公司,已早早布局海外生产基地,如我们一度首推的智动力,其主要生产基地几乎都在越南(越南产业聚集和就近供货效果显现),不但中美贸易冲突的影响较小,本次疫情的负面影响也较小。

我们也可以顺势衍生出一个安全的议题,就是看哪些电子制造业,是加速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的,这些公司至少未来面临的风险相对会比较小、抗风险能力相对比较强,一旦遇上基本面腾飞就会如虎添翼,比如在越南的有立讯精密、工业富联、环旭电子、歌尔股份、智动力…等,在马来西亚有通富微电,新加坡也有长电科技,在印度则有光弘科技、闻泰科技、合力泰…等。

小结

如果单以时间点来讲,我们本来就认为到了夏天,递延需求开始发酵、供应链也会回补库存,而秋天也有苹果iPhone12新机发布,预料也会在夏天开始热身,都会加深7~8月基本面向上的力度。然而,这当中最大的不确定性,依然是中美之间的关系、国内“实际”经济状况,以及衍生出来的其他变数(如此一来,电子零组件“7~8月基本面向上”的假设就不存在了,而衍生的额外议题,则包括了北斗卫星、卫星互联网、数字货币、信息安全……等)。

顺便一提,11月美国总统大选前,川普可能会加强力度推倒中国大陆网络防火墙,中方势必展开攻防战,近期信息安全概念股可以重视,经谘询过计算机组的同事,认为深信服、启明星辰、安恒信息等,是兼具基本面和股价弹性的相关质优标的。

最后,我们把近期的核心观点,依序浓缩成几句话:苹果扶持陆厂,声学成为焦点;苹果订单分配,上肥下瘦明显;MiniLED,值得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