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做的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陆
在萨达姆准备开始跟伊朗下场切磋以前,有必要先了解下背后默默支持伊拉克的两个国家。
一个是美国,一个是沙特。
萨达姆跟霍梅尼属于荷枪实弹的较量,而在思想战线上,伊朗和它的仇人们早就展开了殊死搏杀。
美国巴不得萨达姆攻击伊朗,在被霍梅尼过河拆桥后,美国在伊朗资产被没收,人员被扣留,世界头号大国居然被霍老师忽悠得腿都瘸了。
宁教天下人被我忽悠,休教天下人忽悠我,霍梅尼,这笔账,我美帝一定要跟你算到底!
美国大使馆连人带狗被扣押在德黑兰大使馆里(共计52人,年11月19日和20日伊朗释放了十三名女性和非裔美国人质),因为无法答应伊朗新政府的谈判条件(包括遣返巴列维,向年推翻摩萨台行为道歉等),卡特政府决定硬扛霍梅尼。除了停止进口伊朗石油和冻结伊朗大约80亿美金的资产外,美国政府还制定了代号为“鹰爪行动”的秘密营救行动,包括陆军三角洲特种部队在内的联合军准备武力解救被困人员。
很不幸,营救行动失败。
行动中一架直升机与一架C-大力神运输机相撞坠毁,8名美国军人阵亡。伊朗人发现了飞机残骸和遇难者遗体,霍梅尼震怒,伊朗的电视台天天向全世界滚动播出美军遗体被示威者在德黑兰游街的画面。
虽然伊朗政府对人质提供了人道主义帮助,但是他们时常会被蒙上眼睛带到当地人和电视镜头前。美国媒体天天追踪人质近况,每天在电视新闻里报道今天是我们美国人质被绑架的第XXX天,此举给卡特政府带来极大压力,但是美国政府除了宣布与伊朗断交和加大制裁外(此后两国再未建交),也拿不出别的办法对付霍梅尼。
绑架这件事从长远来看,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电视台每天向民众报道我们被伊朗绑架人质多少天(一共天),将伊朗这个国家标签化了,美国民众与伊朗站在了对立面,几代美国人都认为伊朗是一个邪恶国家,如果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就应该把矛头指向当时的美国政府,更换政府后事情还有回旋余地,采用绑架手段,使普通美国人都开始憎恨伊朗。
伊朗的邪恶国家形象就一直刻在美国人的记忆里,到今天也没翻身。
但霍梅尼获得了暂时的成功,可以说他通过人质事件拖垮了卡特政府。年11月,卡特在竞选中败给了特朗普的偶像罗纳德·里根。卡特曾发誓要把人质救回来,但他在人质事件中展现出的无能一面,导致成为大选失败的原因之一,里根的竞选参谋团和霍梅尼达成了秘密协定,大选结束之前不放人,让卡特流失选票,作为回报,伊朗可以取回自己的80亿美金资产。
在里根的总统就职典礼后几分钟,所有的人质获释并交返美方。
人质踏上美国领土
除美国外,伊朗的另一个死敌就是美国在中东的好兄弟——沙特阿拉伯。
沙特已经是伊朗的老冤家了。
早在40年代,沙特就处死过伊朗的朝觐者,理由是这个人在朝圣的时候向圣城麦加的禁寺内泼洒秽物(伊朗方面说是由于天气炎热呕吐导致的),伊朗一怒之下与沙特断交。后来巴列维上台,两个国家同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两块基石,除了偶尔发生一些宗教摩擦外,在美国的大力撮合下,倒也相安无事,反而因为石油利益基友情深。可是年伊斯兰革命霍梅尼上台后,认为美国是“大撒旦”,沙特是美国的走狗,再加上教义纷争(沙特属于逊尼派里的极端保守派),决定新仇旧恨一起算,先拿沙特开刀。
霍梅尼越看沙特越不顺眼,主动找事,上来就将自己的讲话录音大量扩散到沙特的萨哈省,鼓动聚居的什叶派教徒闹独立,还凭借对伊斯兰教义的推理解读,质疑沙特对两座伊斯兰圣城麦加和麦地那的监护权。
红色区域为萨哈省所在位置,首府为达曼
霍梅尼这两招相当阴毒。
萨哈省境内有大量什叶派信徒,地下还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沙特的财政十分依仗萨哈省的石油收入,一旦领土分裂,政治层面先不说,沙特的经济就会受到极大打击,从石油经济再变回朝觐经济(旅游经济),指着朝拜的信徒赏饭吃。
想让沙特变成一个旅游国,沙特王室是坚决不答应的。
除了讲话录音,霍梅尼领导下的伊朗还建立电台,天天开诉苦大会,吐槽什叶派信徒在沙特受到的歧视:不让当兵,不让当公务员,沙特又没法反驳,因为吐槽内容都是真的。放在以前,大家都有钱,吃的好喝的好,也没几个人在意。现在霍梅尼的讲话一进来,什叶派老百姓觉悟提高了,不服政府管了,伸手要政治地位了。
另一方面,沙特的王室统治是建立在对两座圣城监护权的确立基础之上,霍梅尼一顿经典解读,得出了王室没权力监护圣城的吓人结论,这直接动摇了沙特政府的执政合法性。到后来,电台的大喇叭里天天喊君主制国家不是伊斯兰国家,号召大家推翻王室,拥抱真正的伊斯兰(明摆着要煽动沙特国内什叶派造反)。
本来要是只有什叶派折腾,沙特政府软硬兼施,倒也能抗的住,毕竟什叶派属于少数民族,但是沙特后院起火,最终导致了萨哈省出现了持续三天的大规模暴乱,什叶派与沙特军警发生了剧烈冲突。
在后院放火的就是沙特境内的“瓦哈比”派穆斯林,该派杰出代表有全球恐怖分子祖师爷本·拉登,以及ISIS等(ISIS的故事见《恶魔的棋子》)。
在沙特建国以前,沙特王室的族长默罕默德·本绍德与虔诚的宗教神职人员默罕默德·瓦哈比结盟,两股势力共同打下沙特阿拉伯的茫茫沙漠(沙特境内没有河流,因此也不能称之为江山),沙特至此建国。沙特靠卖石油暴富以后,瓦哈比的追随者们建立的“瓦哈比”派穆斯林吃得太饱,准备搞事情,发动全世界圣战,不是他们派别的就是异教徒,全部干掉,并立志要让穆斯林全部信奉“瓦哈比”。
石油收入的巨富使得教义极端保守封闭的“瓦哈比”派到处传播自己的极端思想,传着传着就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昔日革命战友沙特王室。
年的麦加大清真寺
年11月,一群瓦哈比极端分子进入了圣城麦加的大清真寺,取出了藏在棺材里的枪支弹药,控制清真寺后,开始用大喇叭痛斥沙特王室违背伊斯兰信仰,说沙特的统治家族是酒鬼、赌徒,他们让沙特偏离了纯净的伊斯兰信仰,呼吁所有伊斯兰信徒应该立刻把王室推翻,把国王处死。沙特政府的部队打不过极端分子(这水平),无奈之下请求美国支援。
美国安排附近的法国特种部队解救困在清真寺里的人质(特种部队用的大清真寺建筑图纸还是本·拉登家提供的,因为拉登家是大包工头,这是他们家负责翻修的!),法国特种部队强攻时大量人质在两军交火时死亡,霍梅尼一看此情此景,再不动手更待何时,于是振臂一呼,一代大V开始造谣:
“美军围攻大清真寺啦!”
霍梅尼这一吼一箭双雕,不仅整个伊斯兰世界掀起了反美高潮,沙特境内矛盾也被激化。
依靠法国的特种部队平息暴乱后,沙特国王不仅没有追究“瓦哈比”派的责任,反而赋予了其更大的权力,因为沙特将沙伊矛盾定义为敌我矛盾,将“瓦哈比”派定义为人民内部矛盾,攘内必先安外。
“瓦哈比”派拿到了尚方宝剑后,大力排斥不同教派,努力“净化”伊斯兰,各种极端保守的措施纷纷往所谓的异教徒身上招呼,萨哈省的什叶派沙特政府哄都哄不好呢,这下可好,外面伊朗天天大喇叭广播,内部被瓦哈比搞得日子过不下去了,萨哈省的什叶派终于反了,暴乱把沙特政府折磨够呛,追着领头闹事的狂揍,对看热闹起哄者不予追究,才勉强把暴乱压了下去。伊朗却还是不屈不挠,准备继续跟沙特政府较量。
两边磨拳擦掌,正准备大干一场,中东一代大BOSS,萨达姆先生突然跳进了舞台中央。
柒
年,福建省三明市的一座兵工厂家属院里,孩子们正在欢快地玩耍,一伙西装革履的外国大胡子叔叔突然从招待所走了出来,那时候外国人少,进出十分引人注目,小伙伴都挠着脑袋,困惑的看着他们,这伙大胡子叔叔上午不是刚走吗?怎么下午又来了。
随着这些大胡子叔叔的到来,小朋友的父母们忙得飞起,厂里最近一直在赶工,人歇机器不歇,工人们全部三班倒。孩子们不允许进入内部厂区,他们看不到成千上万支AK步枪在流水线上飞快生产,运向他们听都没听过的中东地区。
孩子们只知道父母很忙,但是厂里总在免费发东西,吃的、用的、电冰箱、洗衣机、除了不发媳妇啥都发(八十年代啊)。
热闹的车间里,伊拉克人不知道,他们眼前的流水线上午刚刚被伊朗人参观过,更不知道他们住的招待所伊朗人也住过。车间主任看到中东金主来来往往,开心得合不拢嘴,已经拍了两遍胸脯:保证定时定量交付,只管预备好美金,一切OK。
这些枪被装上集装箱,通过各种方式,运向了伊朗,运向了伊拉克。
在三明兵工厂的孩子们还在欢呼可以用冰箱自己做冰棍吃的时候,炎热的中东已经打的如火如荼。
年9月22日,在萨达姆的命令下,伊拉克向伊朗发动了突然袭击,两伊战争爆发。此时的伊拉克已经装备12个最新苏式武器的机械化师,胜算满满。
可惜,他的对手是精神系魔法满级的大宗师霍梅尼。
萨达姆主动攻击伊朗,主要还是为了石油。
萨达姆
伊拉克想要痛快地卖石油,就跟当时的伊朗不对付,伊拉克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位于波斯湾的出海口很小,往北走又是叙利亚和土耳其,更运不出石油。并且从内陆往波斯湾运输石油的话,基于成本考虑要通过阿拉伯河走水路才能进入波斯湾,可是这条河流属于伊拉克和伊朗的界河,对于最后一段的归属一直没有谈下来。
箭头所指就是伊拉克和伊朗的界河,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伊拉克的出海口很狭窄
波斯湾的出口就是大名鼎鼎的霍尔木兹海峡,而伊朗又占据着海峡里的三个小岛,基本等同于控制着霍尔木兹海峡,一旦伊朗哪天不高兴封锁了海峡,别的国家还有其他出海口可用,但是伊拉克就被彻底困死在波斯湾,采再多的石油也卖不出去。
伊朗控制的三个小岛
自己的命门被伊朗捏在手里,萨达姆这样的生猛分子是坚决不答应的。
早在他担任副总统时,他驱逐霍梅尼,是因为害怕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反对他所在的复兴党。事实上,霍梅尼走了以后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革命思想主动外溢,沙特被搞得鸡飞狗跳,近在咫尺的伊拉克境内什叶派深受霍梅尼影响,在反对萨达姆独裁统治的道路上跳得最欢,对于作风强硬的萨达姆来说,分分钟不能忍。
伊朗伊斯兰革命后,萨达姆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刚刚经历了革命的伊朗国内局势一片混乱,军方遭到大规模的清洗,这正是伊拉克趁机夺取海湾霸权的绝佳时机。沙特听到萨达姆想动手,种种心酸往事涌上心头,一边哭一边抱着一堆美元冲了过来,将亿美元红包塞到萨达姆怀里:哥们,你可来了,替我干死伊朗。
萨达姆默默地收好红包,点了点头:后面就交给我吧,看我把伊朗往死里弄。
果然,伊拉克军在开战后长驱直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控制了阿拉伯河对岸的大片地区。但出乎萨达姆意料的是,伊朗人在抗住了伊拉克的第一波进攻后,逐渐稳固了自己的阵地,并在年1月开始逐步发起了反攻。伊朗人在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如敌人,但他们用人海战术和宗教狂热弥补了这一点。
擅长物理攻击的机械狂魔萨达姆,太低估大法师霍梅尼的魔法攻击了。
两伊战争
年,伊拉克的优势被伊朗追平,萨达姆本想着在战场上快速地战胜敌人,然后逼迫伊朗人坐在谈判桌上接受伊拉克提出的领土条件,但是偏偏霍梅尼软硬不吃,宁可战斗到最后一人,也绝不和侵略者谈判。
在伊朗人发动反攻的时候,伊拉克军队在战场上修筑了大量的坚固防御工事。按理说这些防线在海陆空协同作战的情况下很快就会被击碎(参见海湾战争中的沙漠风暴行动),但是由于双方的作战水平不高,军兵种协调又几乎没有,几十年前凭借坦克大军的钢铁洪流突破防线的战斗方式随着反坦克武器的发展和布雷布障水平的提高已经过时了,伊朗和伊拉克都陷入了残酷的阵地拉锯战中。
拉锯战打得异常残酷,冲锋的人们犹如收割的麦子一样成片的倒下去,血肉横飞,支离破碎,前线如同地狱。
而在冲锋的最前线,还有一大批八九岁的小孩子。
年10月,在伊朗向伊拉克进攻作战中,伊拉克在伊朗军队的必经之路上埋设了许多反坦克地雷。由于伊朗方面缺乏扫雷火箭和其他高技术扫雷工具(仅使用火炮攻击雷区反而会使雷区复杂化),迟迟无法打开通道。仅有的少量扫雷坦克由于伊拉克方面设置的反坦克障碍以及反坦克武器自身难保。由于伊拉克军队在埋设反坦克地雷的时候搭配埋设反步兵地雷,致使伊朗的扫雷兵也无法进入雷场。
为了让扫雷兵安全进入雷区排出反坦克地雷,伊朗方面大量招收儿童突击团,向他们描述天堂的美好以及任务的重要性,让孩子们冲在最前面,用自己的身体压发反步兵地雷,为后续扫雷兵排出反坦克地雷进而保证坦克部队前进。
伊朗儿童突击团
多名孩子在喊着“冲过敌人防线就能过上好日子”的口号中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随后是连续不断的爆炸声和漫天的残骸。
伊拉克军人看着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有些人当场精神崩溃,他们不知道是否要开枪。
与此同时,伊朗方面火力全开,扫雷兵迅速跟进,很快排除了部分反坦克地雷,为后续的坦克部队挺进打开通道。
这群孩子最后幸存8人,几乎全部残疾。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战争期间,共计3万多名伊朗孩子参加了各类敢死队,在打扫战场的时候,浮土里打扫出数量巨大的塑料钥匙。
那些塑料,是上级发给孩子们的,在冲锋之前告诉他们,那是通往天堂的钥匙。
捌
在地面攻势无法取得优势的胶着情况下,年底,萨达姆宣称要对伊朗实施海上封锁,谁的油轮敢停靠在伊朗港口就攻击谁,让伊朗的石油运不出去,妄图以此拖垮伊朗经济,打不过你我拖死你。
而伊朗领袖霍梅尼也不甘示弱,说只要伊拉克敢碰伊朗的油轮,伊朗就立刻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虽然在海湾合作委员会以及西方国家的劝说下,伊拉克推迟了袭击伊朗油轮的计划,但是到了年,伊朗已经开始攻入伊拉克领土,实在憋不住的萨达姆还是开始对伊朗油轮发起大规模的攻击。
年3月27日,伊拉克空军率先击沉了一艘为伊朗运送石油的巴拿马油轮,掀开了大规模袭船战的序幕,随后伊朗便袭击了一艘科威特的油轮,两国在短短5周内,就袭击了包括油轮在内的11艘船只,截止到年初,有多艘船只被两国军队轮番袭击(来啊,互相伤害啊),两国的石油出口贸易也因此锐减。
双方乱打一气的袭船战最终在美国海军的介入下停止,而伊拉克妄图依靠袭船战来拖垮伊朗经济的计划最终也没有达成。
两伊战争中遇袭的油轮
实际上,伊拉克在开展大规模油轮战之前,鉴于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压力,曾经想和霍梅尼和谈。萨达姆于年6月20日放低姿态,主动向伊朗表示他愿意停火并在两周内从伊朗撤军。大佬霍梅尼不屑一顾,说谈也可以,但是你得下台。萨达姆生猛之气马上就跳了起来,我下台?我下台我面子往哪放,我往哪里摆?霍梅尼一番话倒是打动了萨达姆身边的伊拉克卫生部部长,一次会议上他建议总统大人可以暂时假装下台,等停火了再说。萨达姆夸奖他这个主意不错,还有没有赞同的,都发发言,表表态,底下的人一片死寂。
萨达姆把卫生部长拉到隔壁屋,一枪打死,回来继续问,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开会的人把脑袋摇的比拨浪鼓还欢。
既然霍老法师软硬不吃,这仗就只有接着打下去了,眼见着炸油轮也不好使,萨达姆决定发大招了。为了让伊朗人屈服,伊拉克军队开始在战场上使用包括芥子毒气和神经毒气在内的化学武器。
几十年后指责萨达姆藏有大规模杀伤害武器的美国人,居然假装没看到,还偷偷地向萨达姆出售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在两伊战争后期,美国甚至直接参战,用导弹摧毁伊朗的海军和地面目标。
年5月,伊拉克在打击伊朗的时候,海军一枚“飞鱼”AM39空舰导弹炸到了美国在波斯湾的驱逐舰“斯塔克”号上,炸死37人,驱逐舰受损。
美国人含着一口血大方表示,这是误射,没关系,小萨,你继续打。
除了毒气之外,伊拉克为了赶紧结束战争(国库打光了,没钱了),向伊朗的各大城市发射导弹,进行无差别攻击。伊朗也不甘示弱,向伊拉克境内发射导弹。袭城战造成了两国平民的巨大恐慌,大城市的人们开始纷纷逃亡农村,不过由于袭城战造成的损失巨大,也间接的推动了两伊战争走向结束。
导弹袭击后的城市
在经历了残酷的油轮战、毒气战、导弹战之后,疯狂的精神系大法师霍梅尼仍然丝毫没有跟伊拉克和谈的意愿。
霍梅尼大有一种就算伊朗人全部死光也绝不认输的气势。到了年,萨达姆终于崩溃了(MD,这世上居然有比老子还硬气的人),这场原计划只打几个月的战争已经打了八年,持续的战争拖垮了伊拉克的经济,全国的军费开支一度占到了GDP的一半以上,光外债就欠了0亿美元(中国那时只有33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于是,萨达姆向伊朗发出威胁,如果伊朗人再不和谈,他就要向伊朗平民发动全面的毒气战。
对于萨达姆的这种行为,美国政府当场双目失明,甚至还阻挠联合国对此进行谴责。
伊朗政府内部的一些人在这个时候开始沉不住气了,他们认为萨达姆狗急跳墙,真有可能干出这种事。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整个西方世界和阿拉伯世界都是站在伊拉克一边的,这场仗再打下去只怕伊朗是真的要亡国亡种了。他们花费了很大力气,终于说服了霍梅尼接受停火谈判。
迫于无奈,年7月20日,还没有打爽的霍梅尼在广播中极不情愿地宣布伊朗将接受停火。他在讲话中说:
“那些为国捐躯的人是幸福的。那些在战场中死去的人是幸福的。而我却只能不幸地活在这里,饮下这杯毒药。”
这发言......真是够了!
两伊战争让伊朗损失惨重,政治方面,萨达姆并未下台,罪魁祸首依然好端端的掌握国家大权;经济方面,整个战争打了8年时间,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民不聊生,经济损失高达亿美元;宗教方面,霍梅尼打算借两伊战争推翻萨达姆,像伊朗一样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对于霍梅尼来说,伊拉克是最可能建立政教合一国家的,因为其什叶派占据主导,霍梅尼认为两伊战争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也是其坚持扩大战争的原因。而战争最后以屈辱的方式结束,霍梅尼的目标一个都没达成,而且伊拉克还舔个脸直接宣布胜利了,对霍梅尼简直是屈辱。
战争结束了,双方各自退回到了国境线以内,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伊朗国内满目疮痍,巴列维时期的建设成果付之一炬。大量边境线附近的采油设施被毁,石油工业几乎瘫痪。这场战争仅伊拉克方面就超过35万人阵亡,伊朗方面死亡人数更多(据说是45万到90万之间)。这场战争,双方除了得到漫山遍野的坟墓外,什么都没得到。
或许是伊朗人认为两伊战争对自己国家的儿童造成了巨大伤害,时至今日,伊朗拍摄的反映儿童的故事片非常细腻真实,善于表达真情实感,伊朗电影《小鞋子》和《天堂的颜色》拍得感人肺腑。
年6月3日,在两伊战争结束不到一年后,霍梅尼因心脏病逝世。
临死前,大法师还干了两件大事。
年,就在两伊战争快结束的时候,伊朗组团去沙特朝觐,说是朝觐,其实更像是寻衅滋事。伊朗人在沙特大喊口号,要推翻沙特王室,沙特军警说我警告你,你别瞎嚷嚷啊。伊朗人说可以,那我喊打倒美国你总管不着吧。伊朗人扯着嗓子喊打倒美国,打倒苏联,当街焚烧里根大叔的画像。局势越演越烈,终于失控,7月,伊朗朝觐者与沙特政府爆发了激烈冲突,伊朗死亡人,沙特军警死亡85人,吃瓜群众死亡一百人左右。
年的麦加惨案
双方政府隔着波斯湾互怼,沙特说,谁家朝觐带铁棒锤子来的,这不摆明砸场子吗?伊朗说你那一地弹壳是怎么回事,带点生产工具就开枪呢?这一事件令德黑兰愤怒的抗议人群占领了沙特大使馆,并导致多名沙特外交官受伤(其中一人还没抢救过来)。霍梅尼撂下一句狠话:
“我们可以原谅萨达姆,但永远不会原谅沙特国王。”
年,伊朗人决定这年派16万人去朝觐,上回人少,打架吃亏。沙特一听就疯了,哥们,你这哪是朝觐来了,你这是搬家啊。沙特死活不干,伊朗说不干是吧,我不去了。沙特说你不来是吧,好,断交,上回你甩我(四十年代),这回我甩你,扯平了。
霍梅尼除了确立了彻底跟沙特对着干的指导思想外,另一件事就是继承人问题。霍梅尼总共有2个儿子,其中他最看重的是长子穆斯塔法·霍梅尼,他也遵照父亲的指示从小就在教士圈里打滚,很快就闯出了一番名堂。但是长子在巴列维时期突然死亡,就剩下老二一根独苗。可是老二艾哈迈德·霍梅尼则让霍梅尼感到十分的苦恼,因为他崇尚的是西方民主的思想,认为用宗教去洗脑民众,是不自由的制度,应该给予每一个人平等的权利。
虽然屡次劝说,可是艾哈迈德却从未改变自己的想法,甚至在国内宣传自己的思想,霍梅尼无奈只能够禁锢他。儿子挑不起大梁,无奈之下,霍梅尼几经折腾,甚至修改法律,最终将大位传给了他的学生——哈梅内伊。
需要指出的是,哈梅内伊接班时并不是大阿亚图拉,但是其忠于革命的意识使他成为了继任人选。其实一开始霍梅尼不打算选他的,因为他过于偏激,一旦上台之后可能会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他居然会觉得别人偏激!),可是后来实在没人选了---最开始选的是大阿亚图拉蒙塔泽里,但是霍梅尼发现跟他不是一条心,就把他废掉了,只好选择哈梅内伊。
伊朗最高宗教领袖哈梅内伊,他之前还当过伊朗总统
右手失去活动能力的阿塞拜疆族哈梅内伊现在依然是伊朗的最高精神领袖。说到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伊朗奇怪的政治体制,简单来说,为什么新闻里有时有这种报道:
最高精神领袖与总统互怼
自双轨制政体(干政的最高宗教领袖与总统)实施以来,伊朗政坛逐渐分为两大派系。其中,强硬保守派主要以宗教人士为主;而温和改革派的主要代表,则主要是接受过西方教育的精英团体。如果政府是保守派政府,则各种内政外交几乎与宗教系统不谋而合,因此政府在推行各项政策时的阻力大幅减小,行政效率能显著提升。在保守派总统当政时期,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其第一任期的统治给予了高度支持。
但是反过来,如果政府属于温和改革派政府,则被宗教势力处处掣肘,各种政策寸步难行,例如谋求经济改革,缓和与西方国家关系等。当然,事实上,内贾德之所以与哈梅内伊互怼,根本原因还是伊朗保守派内部分裂,新保守派与旧保守派之间的权力争夺。现任总统鲁哈尼任上伊朗国内频频产生大规模游行示威,除了经济不景气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保守派和温和改革派的政治斗争了。
玖
年,闲不住的机械狂魔萨达姆又去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的爆发使沙特和伊朗的关系趋于缓和,因为两个国家都不认同这种侵略行为。
战争期间,两国官方关系于年恢复。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使得占伊拉克人口多数的什叶派掌权,进而导致伊拉克倒向同为什叶派的伊朗。
沙特则越发担心伊朗的核计划以及对自己在中东地位的威胁。虽然年伊朗时任总统内贾德访问利雅得,并在机场受到沙特国王阿卜杜拉的热情迎接,当时媒体甚至一度形容伊沙为“兄弟之国”。但年出现的“阿拉伯之春”使得两国关系再度转冷。可以说,“阿拉伯之春”之后,沙特与伊朗形成“互踩”之势。当沙特的盟友受到威胁,沙特会帮一把,而伊朗就去支持它的反对力量。当伊朗的同盟处于崩溃的边缘时,伊朗会试图把它拉回来,而沙特则会上去踩一脚。
所以新闻上播出叙利亚内战时,沙特成为反对派武装的主要支持者,而叙政府军则受到伊朗支持下的什叶派民兵的大量补充和弹药援助。沙特指责阿萨德政权一会屠杀一会毒气弹,并称伊朗没安好心,想占领叙利亚;伊朗说你够了,你天天培养恐怖分子还敢说别人?
也门内战时,沙特支持也门政府军,派飞机轰炸胡塞武装,而伊朗则忙着通过三大港口向胡塞武装给枪给炮,两个国家就差没亲自动手。
恩恩怨怨,一时是了不了了。
拾
中东是一块是非之地。
伊朗不仅与伊拉克、沙特有漫长的恩怨史,他还有一个死敌以色列。
伊朗对以色列的态度非常简单,哈梅内伊和鲁哈尼多次在国际社会说以色列是危险民族,扬言要将以色列从地球上抹掉。
以色回应称伊朗不要趁叙利亚内乱派兵到边界开基地,必要时会对伊朗进行毁灭性打击。
以色列自己拥有枚核弹,却严防伊朗真正拥有核武器,奥巴马时代,五大常任理事国外加一个伊朗谈的口干舌燥,最后伊朗勉勉强强签署了核协议(伊朗当时很不情愿,认为吃亏了),特朗普上台二话不说将前任核协议撕毁,并且对伊朗步步紧逼,对其进行经济制裁,宣布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是恐怖组织。
奥巴马签订的伊核协议,使伊朗将离心机从1.9万台减少到了台,而且不允许生产高浓度的浓缩铀,从而放宽了对伊朗原油出口的限制和经济制裁,这使得年后伊朗经济快速恢复,每天出口万桶石油,再用卖石油的钱用来支持也门胡塞武装,以及在叙利亚悄咪咪地开基地靠近以色列。
对于奥巴马这份签订的核协议,以色列跟沙特十分不满意,两大盟友一再煽风点火,要么希望特朗普打伊朗,要么希望能重新签订一份更严厉的核协议,防止伊朗拥有核武器。
而其实伊朗在现阶段根本不可能拥有核武器,核武器研发出来大概需要十年,中间还要进行五六次核实验,核武器还需要小型化,装到导弹里才能形成战斗力。而且伊朗如果真的建好了核设施,以色列一定会马上空袭抹平掉。
可以说,现阶段的伊朗核问题,都是以色列、沙特带节奏,美国带头施压炒作起来的。是意图将以色列坐大,拔掉眼中钉的手段。
奥巴马在任时,曾经让国防部长制订作战计划,一旦伊核签不下来,可能要做好动武的准备,国防部长一共制订了四套方案,其中D计划普遍被认可,根据那份计划,现在美军派往波斯湾的军队要增加十倍才有把握推翻伊朗政权,所以说以现在美军在波斯湾的部署,恐吓意义远大于实际作战意义,特朗普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伊朗回到谈判桌前,签订一份严格控制伊朗军事发展的新协议。
伊朗在中东朋友不多,但背后却紧靠着中俄两个大国撑腰,而最近中方出访俄罗斯时,第一次在公共场合明确支持伊朗核协议,也就是发出信号,谁敢动伊朗,就是动中俄。
我也一再说过,自二战后,没有一个大国,亲自打赢另一个大国支持的代理人战争,美国如果真的动手打伊朗,就真的真的会迎来美国历史的大拐点。
这一天迟早会到来,而伊朗,则很可能是打开这个拐点的最佳钥匙。